關於悲傷/陳威澄


寒假已經放了大概一個禮拜了,意外地每天都有一些事情要處理
今天剛好比較有空繼續分享上課的知識這次要討論的題目是”悲傷”在討論悲傷之前一樣要先來定義”悲傷”“Grief is the term that indicates one’s reactions to loss.” (Corr & Bordere, 2013, p. 238) 簡單的說就是對於失去的一種反應,當然這邊不只指的是面對死亡的時候,失戀失去一段友情或是什麼心愛的東西壞了之類的也可以算是一種失去另外在這邊要分享的是”悲傷”雖然不是很常發生的事情,但是當一個人面對需要悲傷的處境的時候。

“悲傷”的這個反應是個健康的過程,幫助你度過失去的難受“Reacting and responding to loss is a healthful process, nor a morbid one.” (Corr & Bordere, 2013, p. 243)讀到這邊讓我想到在台灣社會男性都異常的壓抑自己的感受如果真的遇到很難過的事情最好還是表達出來因為這不代表軟弱,這是一種恢復的過程;雖然理論這樣說但我也覺得在台灣社會要表現出很悲傷的樣子的確要面對更多壓力尤其是男性。接著每個人的”悲傷”過程都是不太一樣的在課本裡面也有提到“Grief is very much an individual phenomenon.” (Corr & Bordere, 2013, p. 244)也就是說同樣的事情(例如:兒女去世父母去世)每個人的反應不一樣是完全合理的大家還記得小燈泡的社會事件當時有些人說小燈泡的母親在面對媒體大眾的冷靜態度完全不合乎”社會期待”這就是相當不理性的言論了因為每個人都有他的處理悲傷的方式。請不要這麼無聊的去評論別人該怎麼悲傷因為你永遠不是他你也不需要是最後最重要的一點是“悲傷”持續的時間都不一定,取決於個人的個性家庭環境還有社會的資源但是一定要特別知道一點就是時間不會完全治療傷痕接下來的這句是老師上課的講義我在課本找不到一樣的話。

“It is not a matter of time healing all wounds. It matters how you spend the time.”

留言